咨询热线

400-998-1966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2024

    3-25

    在生物医学领域,3D打印技术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变革。通过层层堆叠特殊材料的方式,3D打印机能够构建出精确的人体组织模型,为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维度。这些模型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进行手术模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及研发新药的重要基础。本文将探讨3D打印人体组织模型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所扮演的革命性角色及其带来的影响。科研3D打印机使得复制病人特定的解剖结构成为可能。借助医学影像数据如CT或MRI扫描,研究人员可以生成三维图像,再通过3D打印技术将其转化为实体模型。这种个体化...

  • 2024

    3-25

    4D打印是一种基于3D打印发展的新型制造技术。相比3D打印,4D打印将智能材料和力学设计融入制造过程。因此在外界环境刺激(如光、热、电、磁等)下,4D打印结构可随时间产生形状或功能的改变,在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实现4D打印的材料主要局限于水凝胶、形状记忆聚合物和液晶弹性体等智能软材料,而对于陶瓷类材料的4D打印仍存在诸多技术瓶颈。现有的陶瓷4D打印主要基于墨水直写工艺,且需模具实现结构预编程,效率和精度有待提高。数字光处理(DLP)技术是一种通过...

  • 2024

    3-25

    响应国家号召,紧跟时代步伐3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1.行动方案:增材制造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四大行动: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

  • 2024

    3-21

    厦门大学任磊教授、王苗助理教授和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蔡顺天副主任医师团队提出了一种受不倒翁(一种被推倒时能快速恢复定位的玩具)启发的微针机器人,用于穿透结肠粘膜给药,可以免除控制系统、实现快速自我定向和粘附粘膜、对抗生理蠕动,并降低梗阻风险。团队成员使用摩方精密的nanoArch®S140(精度:10μm)微纳3D打印机制造微米级别的微针阵列,微针底座300μm,长600μm,微针间距450μm,在SEM图像中展示出良好的形貌和阵列分布。该微针阵列用于负载不同浓度的亚...

  • 2024

    3-19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制造技术已难以满足复杂、高效的制造需求。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技术,其应用广泛涉及高频通讯、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众多领域。奥地利工程公司和原始设备制造商IncusGmbH,一家专注于光固化金属3D打印领域的科技创新公司,已与摩方精密达成了深远的战略合作,旨在共同推广光固化金属3D打印技术在中国市场的深度发展。深度赋能,创新破局欧洲航天局携手Incus探索利用月球废料进行增材制造的可行性,挖掘在月球环境下实现零废料工作流程的...

  • 2024

    3-18

    角膜炎,也被称为角膜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角膜疾病,由细菌、真菌、病毒或变形虫引起。这种眼部疾病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据报道,传染性角膜炎已成为第五大致盲原因。长期佩戴隐形眼镜是导致了金黄色葡萄菌的侵入的主要诱因之一,这种细菌的侵入容易诱发细菌性角膜炎,其临床症状为急性疼痛、红肿、畏光。研究发现细菌感染可诱导感染组织微环境发生酸性变化,进一步加剧疾病发病机制。传统上,细菌性角膜炎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在眼表面局部使用广谱抗生素滴眼液来对抗传染性细菌。然而,由于角膜上皮屏障阻止亲水...

  • 2024

    3-15

    南方科技大学郭传飞课题组研发了一种基于柔性滑觉传感的机器人触觉感知系统用于纹理识别。该传感器中,表面的指纹结构和传感器中的微结构层对传感性能起到关键作用。团队采用摩方精密nanoArch®S130(精度:2μm)3D打印设备,实现了类指纹结构模板和分级微结构模板的高精度打印,并结合倒模技术制备了柔性PDMS人工指纹(周期:350μm,高度:260μm)和具有分级微结构的离子凝胶(周期:200μm,高度:55μm)。这种应用需要传感器具备高灵敏和快响应的性能,以实现对微...

  • 2024

    3-12

    肿瘤异质性一直被认为是阻碍个体化诊疗进步的一大障碍。其中,肿瘤转移性与肿瘤异质性密切相关,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常见并严重的表现,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肿瘤类器官是源自肿瘤组织中肿瘤特异性干细胞通过三维组织培养形成的细胞簇,它可模拟体内肿瘤特征及肿瘤细胞异质性,该技术的应用为肿瘤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模型,特别是为个性化肿瘤诊疗开辟了新的方案。目前,在体外利用肿瘤类器官技术评估肿瘤转移性的方法仍然十分缺乏。传统的评估细胞迁移能力的方法包括Transwell、细胞划...

共 394 条记录,当前 3 / 50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转到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