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

  • 20259-26
    Adv. Mater.: 红绿蓝全色碳点100%QY用于液基激光和3D打印

    碳量子点(CQDs)因其低成本、易于合成、无毒、表面易功能化、可调谐的发光特性以及高稳定性等优势,被视为替代传统溶液可加工荧光纳米材料(如有机荧光分子、半导体量子点及钙钛矿材料)的理想候选材料。CQDs作为一种新型的溶液可加工增益材料,展现出替代传统纳米发光材料(如有机分子、量子点和钙钛矿)的巨大潜力。然而,其较低的荧光亮度和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限制了实际应用的广泛推广。在此背景下,利用单一前驱体制备具有超高PLQY且发光颜色可调的全彩CQDs,不仅有助于通过结构一致...

  • 20259-25
    微纳3D打印:海外科研高质量发展破局点

    多孔介质内的气泡流动常呈现出高度复杂且难以预测的特性,这对实现其精确控制提出了严峻挑战。由于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不仅制约了多孔介质内多相流动行为的人为干预能力,也直接影响了一系列工业设备与系统的设计与性能优化。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兴起,凭借对微通道结构与流体交汇区域的精确设计,研究人员能够操纵气泡与液滴的生成、运动与融合,进而构建复杂乳液体系并执行特定化学或生物操作。然而,传统微流控系统仍受限于其封闭式的二维通道结构,往往将多相流过程约束在百微米尺度范围内,导致系统通量有限、可扩...

  • 20259-24
    光固化3D打印机其应用范围广泛,覆盖多个领域!

    光固化3D打印机是一种使用光敏树脂材料,通过光照固化方式逐层构建三维物体的先进制造设备。主要利用立体光固化(SLA)技术,该技术通过紫外线激光或投影仪对光敏树脂进行照射,使其逐点或逐层固化形成硬塑料。具体来说,液态光敏树脂在特定波长和强度的紫外光照射下会迅速发生光聚合反应,分子量急剧增大,材料从液态转变成固态。这种液态材料累加为固态成形件的过程,就构成了3D打印的基础。光固化3D打印机其应用范围广泛,覆盖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文化创意、教育科研等多个领域:1、工业设计与制造产品...

  • 20259-24
    摩方精密3D打印系统:助力科研与工业领域的高精度制造

    摩方精密光固化3D打印系统:以“微纳精度”重塑科研与工业制造边界一、技术核心:PμSL技术,突破精度与效率的双重极限摩方精密自主研发的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通过紫外光投影直接固化液态树脂,实现2μm/10μm/25μm的超高打印精度,同时保持±10μm/±25μm/±50μm的公差控制能力。这一技术突破了传统光固化打印中“精度越高、幅面越小”的矛盾,其核心优势包括:复合精度自由切换D系列设备支持同层(XY轴)和层间(Z轴)...

  • 20259-22
    《Adv. Mater.》:摩方助力悉尼大学驱动血管芯片制造的革新与普及

    将患者特异性血管几何结构转化为功能性微流控设备,目前仍面临制造工艺上的技术瓶颈与制备周期过长的显著挑战。近期,悉尼大学居理宁(ArnoldJu)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RapidGlass-SubstrateDigitalLight3DPrintingEnablesAnatomicallyAccurateStrokePatient-SpecificCarotidArtery-on-ChipsforPersonalizedThr...

  • 20259-20
    微尺度3D打印设备其自身拥有怎样的特点呢?

    微尺度3D打印设备是一种能够在微米甚至纳米级别进行精确打印的先进设备,它的出现为科学研究和精密制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固化原理,特别是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该技术使用高精密紫外光刻投影系统,将需打印图案投影到树脂槽液面,在液面固化树脂并快速微立体成型,从数字模型直接加工三维复杂的模型和样件。通过层层叠加的方式,最终构建出所需的三维结构。微尺度3D打印设备其主要特点如下:1、超高的打印精度与分辨率核心特点:这是微尺度3D打印z显著的特征。其分辨率可...

  • 20259-18
    微尺度3D打印设备在安装前需做些什么?

    微尺度3D打印设备是一种能够在微米甚至纳米级别进行精确打印的先进设备,它的出现为科学研究和精密制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固化原理,特别是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该技术使用高精密紫外光刻投影系统,将需打印图案投影到树脂槽液面,在液面固化树脂并快速微立体成型,从数字模型直接加工三维复杂的模型和样件。通过层层叠加的方式,最终构建出所需的三维结构。微尺度3D打印设备在安装前的准备:1、环境评估与准备:稳固的光学平台: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设备必须安装在主动或被动...

  • 20259-15
    新型叉指电极微针传感器,一步实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微创连续监测

    随着材料科学、微加工技术和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微针作为微创介入诊疗领域的一项突破性技术,凭借其能够无痛穿透皮肤角质层、显著提升药物递送效率及实现生物标志物实时监测的优势,已成为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该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向临床转化与规模化生产的过程中,仍面临严峻的制备挑战:微针需同时满足微米级结构精度、优良生物相容性、足够机械强度以及复杂功能集成等多重要求,而传统机加工技术在材料适应性、复杂结构实现能力及大规模生产一致性方面仍存在显著局限。以土耳其科奇大学团队开发...

共 643 条记录,当前 3 / 81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转到第页